“无人售报”是个诚信舞台
2018年12月9日 浏览:281
在广州南岸路有一个报刊亭,经营者欧婆婆因经常离开报亭,便在报摊上放置木箱让顾客自觉投币买报。难得的是,多年来顾客都十分自觉,极少发生不投币的情况。欧婆婆说:“诚信值千金,绝大多数顾客都会自觉,买卖全凭良心。”(据6月10日《广州日报》)
郑州“无人售馍”的温暖仍未散去,广州“无人售报”再次触动人们内心的柔软。特别是在信任缺失的当下,这样的温暖更显得弥足珍贵,足以暂时荡涤心灵的浮躁与尘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是现代公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驱动力。思量“无人售报”写进现实的原因,固然不能忽视熟人社会的具体语境,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内诚于心”以及对他人的诚信笃信不疑。正如欧婆婆所说,“诚信值千金,买卖全凭良心”。
小小的“无人售报”报刊亭,其实就是一个诚信大舞台。这里的感动与温暖,无关事件的大小和钱财的多少,只关乎道德的力量和诚信的光辉。更进一步看,“无人售报”之所以引发“煽情”浪潮,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类似的行为太过稀缺,人们患上了严重的“道德饥渴症”,以至于道德沸点不断降低;二是人们在内心深处无限向往善,对诚信品质有着强烈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趋同。
尽管“知行合一”是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不得不说,修复社会道德、提升社会诚信,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很多时候,当我们把“彭宇案”视为明哲保身、冷漠绝情的救命稻草,紧紧抓住不放时,除了折射先入为主的价值观念外,其实只能见证我们的内心依然不够敞亮,我们的道德篱笆依然不够牢固。
止于感动,只会导致“无人售报”逐渐走向抽象;局限于言语礼赞,只会渐渐远离“无人售报”的内核。如果我们都能像欧婆婆一样,先把自己从诚信的焦虑与桎梏中解放出来,先做一个与人为善、诚实守信之人,相信整个社会的诚信必然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到那时,受益者只能是我们每一个人。
因为稀缺,所以“无人售报”迅速蹿红。然而,幸福生活的高度,终究离不开道德厚度的支撑。但愿“无人售报”传递出的正能量,能催生出更多的道德佳话,甚至引发诚信意义上的“蝴蝶效应”。如此,社会文明和全社会的福祉必将变得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