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茂:构建诚信体系是一个庞大且须长期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
2018年4月23日 浏览:524
<p>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党中央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广东省政府采购大数据研究院杨和茂先生发表如下个人观点。
商务诚信是提高社会发展效率的必要条件。社会分工促成了效率的提升,合作与竞争也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如果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没有信任体系的保证,社会经济、市场经济有效性和效率会大打折扣,无论合作还是竞争,都需要企业遵守合作规范,一旦诚信丧失或诚信度较低,任何商务合作都会陷入相互猜忌导致交易停止,如果不信任某个公司和法人,哪有生意可谈?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诚信,所谓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就会陷入尔虞我诈的丛林原则,造成社会的无序甚至是动荡。
当下这个时代,对于商业诚信而言,似乎企业都有顾虑:社会上企业都不讲诚信,谁讲诚信谁就感觉吃亏。因此,现今整个商业的信誉体系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就形成了企业商务诚信环境较为不理想。企业家不诚信、职业经理人不讲诚信、经销商、供应商不讲诚信…结果就形成了今天企业对消费者不诚信的各种人们不愿看到更不愿发生的商业欺诈现象。要想真正改变这种状况,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加快商务诚信建设力度,对于诚信企业要尽量给与一定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甚至给与一定的政策奖励,对社会公开表彰等有效激励措施;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有加强与诚信相关的法律以及建立合法秩序的保障,即在法律法规制度上的硬约束,用法律制度来要求基本的秩序。
诚信体系的建构是一个既庞大又复杂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法律制度并不能保证企业绝对的诚信,另一方面道德观念和道德的引领又要求企业家和经理人有更高的境界,这两方面如何达到更理想状态是社会面对的一个全新挑战。传统上要求每个企业家有充分的良知发挥,有更高的境界,而社会日常又有很多的弹性灵活性,怎么样找到中间点平衡点,让社会整体的诚信度有基本的提高,这是社会面对的挑战。
我认为,推进诚信建设一是更加严格的法律约束,二是建立诚信体系基本道德约束,三是要加强信用公开制度。现在信用信息在各部门进行联合公告等有一些措施很有效,有效规避了信用信息孤岛问题,真正发挥“一处失信、处处失信”的惩罚、奖励与监督机制,没有惩罚就等于是姑息甚至鼓励虚假,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就必须对诚信与失信有制度性安排,防止“中国这么大,骗了这里骗那里”现象出现,惩罚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失信的处罚力度,有效降低失信行为的发生。就如同最近民航部门规定了具体的“九种不能乘坐飞机的失信人”这样的有力措施值得借鉴,只有这样才会使其有更高的约束,同时把社会道德的约束变成刚性的约束。另外,还需要每个企业经营者内心有更充盈的善意和更充盈的诚信。道德上有更硬的约束,在整个社会形成“没有道德、没有诚信的企业最终混不下去”的氛围,最后达到企业家或企业主境界的提升,精神的超越,完美正能量不断发挥。
总而言之,人民有信仰、人人讲信用、企业有诚信、国家有力量、民族才有大希望,要提高全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就必须把诚信教育和对法律失信的惩戒统一起来,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有理由相信,既然未来美好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均有高度信任的诚信社会,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就可以在诚信建设持续推进的基础上继续磅礴、快速发展,谢谢大家!
(作者:杨和茂 广东省政府采购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广东集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p>